爷爷的屌丝逆袭

作者:孟格

吕兴全出了矿组织科的门,赶紧给于敬写了封信,把情况说了一下,看部里面能不能活动一下。

两个礼拜后,他收到于敬的回信,说处长那边也有其他合适的人选推荐,现在那边的调出单已经被批了出来,人已经到部里面报到了。

吕兴全收到回信,沮丧地回到家里,悄悄地告诉曲秀瑛,这次调动的事情黄了。

有好几天的时间,两人在家里一句话都不说,有一天晚饭的时候,吕世杰突然说,“爸,咱们家到底什么时候调到北京去啊?我都给好几个关系好的同学悄悄说了,他们都送了我橡皮和尺子,扩建送的我是铅笔盒,我是不是要给他们回点东西?”

吕兴全清了清嗓子,缓缓说,“咱们家暂时不调动了,还是待在辛屯。你们现在年龄还小,转学会不太适应新学校,等你们年龄大一大,我们再调动。”

吕世杰听了刚开始没什么反应,过了一会儿,开始吧嗒吧嗒掉眼泪,讲“不是说好调过去,可以搬家换大一点的房子,家里有厕所,不用再冻屁股了。”

吕兴全说,“现在矿上新盖的房子也都有厕所了,过两年你们再大一大,我们可以申请换套房子,一样上厕所不会再冻屁股了。”

曲秀瑛没好气地说,“你说申请,就能申请上!排队的人都排老长了,你看人家福利科科长住的5号楼,家门口的人就没断过,你有那个脸皮去吗!”

吕兴全还没跟上话,曲秀瑛又接着说,“刚才小杰说到上厕所,前天我听说北楼厕所外面粪坑里又淹死了一个老头,女厕所墙上的砖头过两天就会少一块,辛屯边上到处都是流氓,这地方怎么能待的住!”

她越想越气,“啪”地一放筷子跑到北屋的小床上哭去了。

曲秀瑛与吕兴全在大学时是别人介绍谈的对象,本来计划着两人大学毕业后吕兴全留在学校,曲秀瑛分到部里面。文化大革命时,要求所有大学生必须下放到基层,他们就这样来到辛屯。

刚来的时候,他俩本商量着在矿上工作几年,就想办法调回北京,可这一工作起来,时间飞快地过,不但孩子生在这里,现在孩子都在这里上了学,调动的事拱了几次,也没正式启动开始,好容易有了一次能够抓得住的好机会还是被卡住了。

大人的悲伤褪去慢,吕世杰的悲伤第二天就被医治好了,医好他的是他在人生里,第一次尝到了姜糖的味道。

今年春天的时候,学校门口来了一位摆摊卖糖的老头,他卖的糖可不是供销社玻璃柜台里常见的玻璃纸水果糖,他摆在脚下一个大的玻璃盒子,里面小格子里排列着糖稀做的米花团姜糖,一分钱一块,麦芽糖棍贵一点,要两分钱。许多学生上下学时,都在老头那里买米花团和姜糖吃。

从小到大,吕世杰只吃过大商店里卖的有包装纸的各种各样的糖,可从来没见过这种样子的糖,他看着同学们都吃得很香,就给曲秀瑛要一分钱买块姜糖吃。

曲秀瑛不给,说“你看那个老头,留的小手指甲又长又黑,里面有很多细菌,,这哪能吃!”

吕世杰说,“同学们都吃他卖的糖,也没看他们生病,为什么不能吃。”

曲秀瑛又讲,“我们家不是还有上海大白兔吗?那个可是比老头卖的糖高级多了,好吃多了,咱矿上的商店里都不常有,还要托采购员从上海带回来,你的同学们,平时哪里能吃得到大白兔。”

吕世杰说,“大白兔是大白兔,我吃腻了,就想尝尝同学们都吃的姜糖,看着他们吃的可甜可香了。”

可好说歹说,曲秀瑛就是不给他一分钱。

这一天,同班的邱小六从家里拿了五毛钱,请班上所有的同学吃糖块。他请的不是上海大白兔,也不是常见的玻璃纸包的水果糖,是学校门口老头摆摊卖的姜糖,吕世杰终于尝到了姜糖的香甜,他觉得姜糖有一股说不出的糊香味儿,要比大白兔好吃,老头的长指甲根本算不上什么。

邱小六问他,“姜糖好不好吃?”

他使劲地点点头说,“好吃。”

邱小六说,“你下次带大白兔来的时候,记得给我留一块。”

吕世杰说,“好。”

邱小六又讲,“过两天,班里要选小红花,你选不选我?”

吕世杰说,“选。”

邱小六这下子高兴了,说“下次我拜仁兄弟的时候,拉上你,以后要是选三道杠的时候,我会拉上我仁兄弟选你。”

吕世杰说,“三道杠都是老师选的,学生怎么能够选,再说我现在连两道杠都不是,怎么能当三道杠。”

邱小六讲,“你信我,你以后保准你当三道杠。你成绩好,你爸妈是工程师,跟学校的校长老师都熟,三道杠看着是同学选,还不是老师先给一个名单,你一定会当学校干部。”

吕世杰说,“我妈现在在家里教我初中数学和物理,不让我做学生干部,她说做干部净搞嘴皮子上的事,分心影响学习,还是要学好数理化,以后当科学家,她都不让我再背唐诗了,还给我买了一本《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我看完了借给六哥看。”

邱小六讲,“你爸妈都大学生,对你期望高,我爹让我以后干个工就行了,我大哥大姐二哥都是自己参加的招工,不知道谁会接我爹的班,要是我接不了,还不得考个工。”

辛屯多出来摆摊的不只是卖姜糖的老头,又开始有了卖烧饼、水煎包、油条、馓子、贡粥、辣汤的地摊。

原来北楼的早点,只有大集体的职工在北楼南口上卖稀饭和包子,一到七点半就收工解散了,如果职工和家属起的晚买不上这些早点,只有跑到矿里食堂买那些已经凉了的稀饭和包子。

现在这些摆早点摊的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似乎一夜之间,从北楼往矿上走的路上就挤满了早点摊子。

早上赶集卖菜的也越来越多,辛屯最早刚建矿的时候根本没有集,职工家属们都跑到南滩去赶集,后面开始有了自己的集,不过是一个礼拜一次集,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增加到一个礼拜两次集,打倒四人帮后隔天一次集,现在是天天都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