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故事

作者:唐诺

我个人尤其喜欢“放入括弧”这个想法。困惑被包裹起来,变得有焦点而且可携带,既专注又好整以暇;更好的是,这有点像船舰设计的“隔堵设备”,把问题局部化了,不让它泛溢到整体,一处大破洞进水,其他部分仍运行如常不受影响,马照跑舞照跳书照读——当年泰坦尼克邮轮之所以沉没,便是隔堵设备漏算了这种冰山撞击方式,邮轮在做紧急闪避时冰山刮过整个右舷,遂造成千人罹难的历史上最惨痛单一沉船悲剧。

把困惑放入括弧之内,不让这单一困惑恣意膨胀到甚至让我们心神大乱怀疑起自己的智商、精神状态和人生价值,我们正常的阅读仍可持续进行没被绊住,我特别要强调的是,正正因为正常的阅读仍持续,你才会“成长”“变健壮了”,问题也往往因此才“自动解开”。

“问题自动解开”,这是我们每个人认真回想一下都有的经验,而且极可能就是理解造访我们最基本的样式,我们漫漫人生所学会的这一点点东西,绝大多数不都是这样子不知不觉懂了的不是吗?如此不免带着几丝神秘意味的理解方式,有人喜滋滋地称之为灵感,有人因此努力仿制寻求所谓的“顿悟”,但诸如此类的说法我个人并不喜欢而且极其不放心。当然没错,从不懂到懂、困惑豁然打开那一刹那的确是非时间的、是“要有光就有光”的方式,因此也就有着某种天启的,宛如神灵慷慨赐予的惊喜,我们因此谦卑地满心感谢是好的,但这其实只是理解漫漫长路末端最甜美收割的一刻,它绝对不是无来由而且可分解的独立现象,可以让你不费劲地只撷取这个而不要之前的辛苦浸泡过程,天底下没白吃的顿悟。

更积极来说,理解不同于证明,它对付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说服他人,通常需要的并不是直线式的“证据”,而更多是迂回不可逆料的触类旁通,一个历史学难题可能因一份人类学报告或一则神话而柳暗花明,一个物理学的关键启示可能来自一部小说、一首诗或仅仅就是不相干书里的一句话。把问题放入括弧内,不仅正常阅读能持续进行,更因为阅读的持续才更让你无法预见的启示和触类旁通成为可能,提高此一难题日后解开的几率。

大致上,这便是我们理解的自在诡异本质,我们无法完全操控,更无法改变它,因此剩下来所能调整的便只有我们自己,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调整的极致是什么呢?很简单也经常听到,那就是干脆抛开这些计较,让阅读单纯成为一种习惯,还能够的话,更好是让阅读成为博尔赫斯所说的“享受”,不去神经质地掂量收获,不懒怠地枯等不可靠的启示跑来一头撞上你,不时时锱铢必较地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损益平衡,让它变成某种不知而行的仪式行为,甚至像呼吸一样自在自然,随时带本书在身上,有空就看看读读,临睡前用它来召唤对现代人而言愈来愈难得的安然入眠,最好能做到每天不看看书就跟没洗澡没刷牙那样不对劲。

大江说得好,这和一开始就逃避难题并不一样,让阅读成为习惯,我们不过是要找出一个安顿得了困惑、让我们可以和困惑长期相处的明智办法,好纾缓压力,解除那种不确定的沮丧感,而不是要回避困难,这正如卡尔维诺说的,我们不时时直接瞪视它,但并不是丢开它,“我们仍把它携带在身上,作为自己独特的负担”——如果说阅读有什么真正不可让渡的底线,那必定是困惑。取消了困惑,阅读就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