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玻利瓦尔而言,这非做不可的事就是他拉丁美洲的大梦,对加西亚·马尔克斯而言,大概就是写他一部一部的小说——如果我们还是心有芥蒂,终归还是放心不下这样豪爽地抛掷时间在一本一本书里不问收益是否划算,从这里,我们应该找得到路再往下走一点。
我们说过,拥有一本书很容易,也很便宜,更花不了你多少时间,你走进一家书店,掏个两三百块钱,在书的扉页龙飞凤舞签上自己大名,书就是你的了。但严格来说,这种拥有是产权意义的拥有,不是阅读意义的拥有,所以博尔赫斯说:“究竟书的本质是什么呢?书本是实体世界当中的一个实体,书是一套死板符号的组合,一直要等到正确的人来阅读,书中的文字——或者是文字背后的诗意,因为文字本身也只不过是符号而已——这才获得新生,而文字就在此刻获得了再生。”博尔赫斯还引用爱默生的话说:“图书馆是一座魔法洞窟,里面住满了死人。当你展开这些书页时,这些死人就能获得重生,就能够再次得到生命。”
因此买一本书是举手之事,确认一本书买错你不想读下去也用不了一晚上时间,但要完成阅读意义的拥有,你就得再多花几个晚上,也许一星期半个月的,快慢随人,然而终归还是很有限——这是需求面的时间耗用实况,那供给面又如何呢?
想大致了解供给面的时间耗用状况要简单可以非常简单,我们只要查一下统计数字就成了,若没有现成的完整资料,那就翻翻每一本书封面折页里的作者简介或书末附录的作者年表自己算一下,或干脆你上亚马逊书店网站,key进随便哪位作家大名,把他的全部作品清单给列印出来,你马上就会发现,人一辈子是写不了几部书的,不管他多么才华洋溢,多么创作不懈,多么学养富饶,还有,多么长寿不死。
就加西亚·马尔克斯先来吧。这位如今已高龄七十九的不世小说之魔,承继着欧陆深厚的小说传统,还以整个哥伦比亚乃至于整座拉丁美洲几乎没停歇过的战乱苦难为代价,在死亡枕藉的尸体堆上书写,这样的人一辈子交出几本书出来,不就是《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族长的没落》这寥寥几个长篇,《没人写信给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几个中篇,《异乡客》这个系列集子,还有数得出来的一些短篇小说吗?当然,小说而外,他还写过剧本,写过报道,写过随笔文章和影评,像台湾出版过的《智利秘密行动》就属他小说而外的演出。
博尔赫斯呢?台湾商务才出版他的全集,四大册,而且不会再有了。
卡尔维诺呢?台湾也差不多出齐他的书了,包括他随笔集子《巴黎隐士》,他的讲稿《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以及他采集整理的《意大利童话》,十本左右,也不会再有了。
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纳博科夫、福克纳、康拉德等等这些超一流的小说家也差不多都这个数字;一脚跨入类型小说的格林多一些,有个几十本,算是很特别的了;还有,就是把小说当历史写,以“人间喜剧”为名意图记录下人生百态的巴尔扎克也属最多产作家这一层级的;另外,就是贫穷的契诃夫,他得靠卖文养活自己和家人,篇数惊人有几百上千,但短篇短文居多,内地那边早就译出了他的全集,连小说、短文、笔记、游记、书信、剧本,共辑成十六大册,论字数也没想像中的多。
小说尚且如此,那些搞思想、搞理论的书写者就更有限了。
相信我,实况真的就是如此,这上头我个人是有第一手资料的,或直接可以讲我就是小说书写者的现场目击者——我个人因为生命机缘的关系,身边俱是一流的小说书写者,事实上,我家中就自备了三支这样的小说之笔,我和他们相处了整整三十年,知道他们是如何慷慨抛掷时间在书写一事上的,包括如何跟一本书、一部作品拼搏十年以上的时间。
而这些书,我们这些挑眼的读者还总是挑挑拣拣。除了少数的重度阅读者或你对某一位书写者有特殊情感和心得之外,我们肯读完他们其中两三部所谓的代表作已经算很不错了,像托尔斯泰,这位很多人心目中小说史上最了不起的巨匠,几个人真的念完他的三大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还有《复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