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作者:观星的乃粉

1939年12月24日,当日本刚刚从诺门坎与华中两个战场上的失败缓过气来之后,整个国家又渐渐的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日本城乡挤满了游行地人群,游行地队伍打着色彩鲜艳地鲤鱼旗和纸风筝。虽然在东亚地区的战场上频频取得失败,不过日本国内高层还是很好地掩饰住了一切,称这是一时的失败,帝国依旧武运昌隆。

以工业强国所特有的决心,东京帝国参谋本部选择这个时间发布了最后的作战命令。千载霸业,成败在此一举,这是武士最后的疯狂,也是仅剩不多的尊严。

“天皇陛下谕令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海军第十八号命令说道,布置了“上海战役”的具体计划:“联合舰队司令官同陆军合作,占领上海和福建海域群岛以东的战略据点。”

这道命令发动了帝国海军从未敢进行的一场最大的战役,并且倡导了一种战略,山本希望这种战略将会导致一场“决定性的海战”。

他相信日本海军占压倒的优势必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然后,他打算利用个人的极高声望劝说东条首相作出让步,从而使中国走到谈判桌边来,并使侵华战争迅速结束。

现在的上海,拥有着华联的陆航空军和一支不弱的海军在驻守,虽然中国没有超级战列舰,但身为思想开明的山本五十六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自华中地区陷落以来。日本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就岌岌可危,现在来满洲国内部都是一片恐慌,更不容去说王克敏那个什么的都不是的华北自治政府。

山本接到命令的那一天,正在停泊在广岛以南景色如画的柱岛锚地的旗舰上,同他的高级军官一起举行情况介绍会和进行摹拟作战演习。

半年来,帝国海军的主力舰艇,包括新服役的八万吨巨型战舰“大和号”。在它们的浮标周围闲着摇荡,见过大部分海战的舰载机驾驶员轻蔑地称它们是“柱岛舰队”。

现在。聚集在世界上最大军舰的宽敝密室里的海军将领们,终于得知这支舰队即将开往战场,参加一次大规模海战。

将山本的复杂而又庞大的计划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这一任务是他的能干的作战参谋黑岛龟人海军大佐多日冥思苦想的结果。

在总司令的亲自指导下,参谋部经过紧张的研究。制订了将日本防线延伸两千英里,扩展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以威胁华联的生命线这一战略。

山本打算和华联海军摊牌,在四天的会议中,他向舰队的各位舰长和高级军官提出计划,要求发动一系列连锁攻势,十一艘战列舰、八艘航空母舰。二十二艘巡洋舰、六十五艘驱逐舰、二十一艘潜艇和两百多架海军飞机将参加战斗。

整个舰队将分成六个单独的小舰队,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至阿留申群岛的辽阔的太平洋上。此次战役将由一系列在时间上密切配合的行动组成,攻击目标集中在上海。

一支两千人的部队将在指定日期进攻这座东方最为繁华的大型都市,算上以前的两次淞沪会战。日本的海军已经是第三次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了。

在此之前七十二小时,将对杭州周边地区的的华联空军基地基地进行牵制性袭击。日本海军总部决定在发动海战的第二天,便开始让海军陆战队和一部分陆军部队向上海与福建发动入侵作战,就像过去那样,将中国的南北军事力量切成两段,逐个击破。

山本五十六计划将运兵船从国内启航,南云的航空母舰突击部队必须在进攻前轰炸削弱上海的岸基防御工事,最好是能压制住华联的空军部队。这是整个战略成败的关键。

山本埋伏在这两个相距很远的攻击舰队之间,等候东出军港的华联东海舰队从前面上来进攻。而日本的潜艇部队就可以埋伏在后,准备在最后的水面战斗之前给它一个突然袭击。

“大和号”上在场的高级军官对这个复杂的计划并非没有提出批评。

第二舰队司令近藤信绣海军中将对进攻中途岛是否明智表示怀疑。因为上海和杭州的陆航重型战略轰炸机对军舰可能构成强大的威胁。

南云海军中将的航空母舰指挥官们,对于主力舰队将被部署在三百多英里开外的地方表示不安,这个距离太遥远了,一旦他们需要支持,就会援救不及。在旗舰的宽敞的作战室里进行海战摹拟演习时,这项总计划的更多的潜在缺点暴露出来了。

通讯联络显然成问题,因为联合舰队总司令将在海上,必须实行无线电寂静。而且,航空母舰的西北方向大大暴露,容易遭受攻击。但是山本断然拒绝考虑推迟明年二月的最后期限,不允许制订进一步地计划或对他地战略方案的细节作出重大修改。

他还患了过分自信的近视症,耐人寻味的是,虽然他一贯极力强调舰载机攻击力量,他为“决定性的海战”制订地战术计划,最终却强调战舰之间的老式地炮战。

“胜利病”似乎使山本的强烈的战略意识迟钝了。

他刻意忽视了一个最严重的缺陷,这个缺陷正好存在于他进攻中国上海和厦门外海群岛的宏伟计划的基础上。他想抓两个遥遥相隔地目标,忘记了马汉关于集中海军力量的原则。

由于六个小舰队分散在数千英里地太平洋上,联合舰队将会失去它的压倒优势。为了引诱他地对手进行“决战”,山本的战略需要华联海军指挥官按照他地宏伟计划行事。

但是。鉴于华联海军高层事前破译了日本的无线电,对这次“上海战役”计划有足够的了解,将能集中东海舰队的力量挫败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入侵,从而破坏整个复杂的安排。

历史经常重演,山本决定在十二月的最后几天对中国东南沿海发动大规模进攻,是对历史的荒谬的嘲弄。

三十四年前的同一个星期,海军将领约翰杰利科爵士同样错误地相信德国将会按照他的作战方略行事。于是率领大舰队到北海同德国皇帝的公海舰队摊牌,山本的联合舰队将蹈其覆辙。

日本的海军将领仔细研究过日德兰海战。但是他们显然忘记了如下的教训:现代海战的速度和混乱是如何使得皇家海军没有赢得预期的第二次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的。

纳尔逊的传统概念是两排行动笨拙的战舰展开猛烈的炮战,无畏战舰的火力和机动性已经改变了这一概念。在一九一六年日德兰海战中只起微小作用的飞机,在介于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已为海战带来了另一场伟大的革命。

这将是一场山本自己在其中起了促进作用的巨大转变。

对于日本人努力实现第二作战阶段的主要计划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保密,可是秘密将被逐渐剥开。暴露出它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华联经济富庶的东南沿海城市。

截收到的193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一封电报,提供了这方面的第一个线索,电报中提到的目标被暂时确定为中途岛。而电报中提到厦门也被确定为在台湾海峡军事行动之后将要出现的一次战役。

华联的情报部门和钟泱所掌握着的地宫,大概都对此确信无疑。因而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勿匆视察防守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以及布置在周边地区的陆航战机部队。

但是在那时,在后来看来似乎是对敌人计划的离奇的预见,顶多不过是一种预感。因为在东海舰队司令官许江文从广州港起飞的当天上午,海军总部情报处估计主攻仍然在其他地方展开,所有现有的华联航空母舰和护航战舰都集中在那儿。

就象海军总部的高层所相信的那样,准备同日本人摊牌。

直至十二月三十一日。许江文从广州返回上海军港之后的两天,这个估计才被重新考虑。直接受国防部领导的东海舰队作战情报处发现,他们把战列舰和潜艇的呼号弄混淆了,这些呼号暗示继续南进。

日本人的海军将有所行动!目标直指上海!

在1940年1月,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开始了针对中国的“上海作战”进攻计划。才刚上任元首一职的陈炯明,不得不派出了自己手中最强的东海舰队前往应战。

拥有两艘新型“龙”级航空母舰,对日军进行了袭扰牵制。这两艘都是重型航母,排水量达五万吨。载机120余架,乘员将近三千人。舰上装备齐全火力强劲。

刚出动,“天龙”号与“青龙”好航母上的战机就同日军海航战斗机发生交战。

东海舰队拥有“天龙”号与“青龙”号两艘新式重型航母。更有八艘导弹巡洋舰、十三艘导弹驱逐舰组成的特混舰队。由廖翊海军少将率领,再度离开厦门海港驶向上海,这一次,许多官兵将同航母一起,用日本第二舰队,成就自己的赫赫威名。

日本海军的南进计划并不保险,主要还是考虑到华联空军部队的强大,而且日本海军对于华联东海舰队并不熟悉,总感到有华联军舰如影相随的威胁。在攻打上的时机选择上,日军南太平洋司令兼第四舰队司令长官井上成美海军上将犹豫起来。

井上认为,华联舰队可能就在附近监视着,如果为了攻打上海和福建而在台湾海峡附近运兵,必将遭到华联东海舰队的暗算。当年甲午之战,护航力量虚弱的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在黄海被日本海军击沉,数百清兵葬身鱼腹,这个惨剧是日本海军最熟悉的。

所以,井上成美不愿冒险,他将进攻上海的时间从1月推迟到2月,这是在等待高木武雄海军少将率领的第5航空战队的到来。以解后顾之忧。

高木武雄的第5航空战队是指由日本海军的两艘姊妹航母“翔鹤”号、“瑞鹤”号为核心组成的舰队。这支舰队还包括4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翔鹤级航空母舰是日本新型航母,排水量达2万5千吨,舰上官兵1千5百人,搭载各型战机60余架。

日本海军习惯将航母战斗群称为航空战队,这支舰队在日本海军序列中编列第5,因此称为“第5航空战队”。日本海军还习惯将主力舰队称为“机动舰队”或“突击舰队”,所以。这些称呼都是一回事,都是指可进行海上决战的主力部队。

就在高木将军奉命率领第5航空战队打算进入上海的时候。陈炯明为了能使上海的兵力与日本海军相平衡,紧急派出了由彭涛海军少将指挥的南海特混舰队赶赴上海,去与已在那里的东海特混舰队汇合,阻击日本海军的进攻行动。

南海特混舰队由中型航母“金蛟”号为核心,包括3艘导弹重巡洋舰、七艘驱逐舰组成。“金蛟”号航母属于较级军舰。排水量3万2千吨,官兵1千8百人,载机80架。

许江文这位年轻的海军上将调兵遣将,决心要打一个胜仗来证明海军的实力。首先要给不可一世的日本人来个教训,同时也要为海军争得荣誉,改变自己上任以来还未有胜绩的纪录。

为此。在从上海军港出发以前,许江文与之就有关战役战术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取得了一致认识。当他登上“金蛟”号驶离基地时也显得很是兴奋,求战愿望强烈。他一心要为中国海军挽回名声,为自己的海军生涯增添光彩。

尽管许江文将军斗志高昂,但华联海军在大洋上作战仍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是兵力严重不足,捉襟见肘。由于大型水面战舰短缺,他手里仅有3艘航空母舰,目前两艘已投入东海作战海,仅留一艘还得应付整个太平洋区域其他方向的威胁。

强大的日本海军,在中太平洋会随时乘隙攻击兵力空虚的华联基地。所以许江文得完全靠自己。不能指望其他舰队的增援。

其次是华联海军成军较晚,各部队之间尚难做到相互配合。统一指挥。上海本在王立文将军统辖的战区,此地作战当由王立文指挥。

但本战役又完全是海军作战。指挥权只能交给拥有舰队的许江文实施。对于陆军将领不能指挥舰队,老王极不以为然。如果远离基地的华联舰队在上海有周边的陆基战机支援,那就非常有利。

可是,战功赫赫的第五军团长王立文连元首都不放在眼里,许江文在他看来只是个“小字辈”,他很可能不会去理会的许江文指挥,他在这里动不了任何一架陆基飞机。

日本海军在征讨海的情况与华军就不一样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掌控着整个战役的大局,井上成美坐镇腊包尔统一指挥,下属各部队按预先部署,展开互有联系又各自**的作战行动。

日军的具体部署是:福岗将军率领4千余部队分乘运输舰组成的舰队登陆白龙港,负责陆上作战。后藤有公海军少将率领以“祥凤”号航空母舰为核心,包括4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掩护支援舰队,负责保护运输舰队的安全和执行炮击岸上目标,支援登陆部队的任务。

而高木武雄舰队即第5航空战队则作为机动突击部队,负责保护进攻白龙港的所有日军,使之不受华联海军攻击,主要任务就是消灭在上海的所有华军舰队。

日军的部署显得井然有序,战役目标也很明确。而华联海军舰队进入珊瑚海后,是优先攻击高木武雄航母舰队还是福岗的登陆部队?

抑或是先攻击后藤有公的护航支援舰队?目标似乎很不明确,主攻方向模模糊糊。华联海军好象还未摆脱生涩粗疏的局面,只能是打到哪里算哪里。毕竟从成军到现在,许江文唯一进行过的海战就是针对当年孙逸仙的舰队。

不过,华联海军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拥有了日军还没有的新装备——雷达。雷达系统可探测到远距离的来袭目标:比如敌方飞机或军舰在数百公里外,华军就会知道,可立即做好防御准备或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

然而,日本人对此却不屑一顾,他们认为雷达这种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东西,不过是屡战屡败的中国人企图救命的一根稻草。

日本军人相信的是自己的勇敢和果断,相信武士道。这可能并不是日本军人的错,因为武士道精神的确使他们充满自我牺牲精神,勇往直前,让许多人为之钦佩。

可是,日本人迷信的武士道终究不是他们胜利的法宝,而华联手中的科学技术倒是一把杀手锏。就这样,在日、华双方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中挨到了2月底。航空母舰都集中到了上海,大海战一触即发。

.

.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1939年12月24日,当日本刚刚从诺门坎与华中两个战场上的失败缓过气来之后,整个国家又渐渐的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日本城乡挤满了游行地人群,游行地队伍打着色彩鲜艳地鲤鱼旗和纸风筝。虽然在东亚地区的战场上频频取得失败,不过日本国内高层还是很好地掩饰住了一切,称这是一时的失败,帝国依旧武运昌隆。

以工业强国所特有的决心,东京帝国参谋本部选择这个时间发布了最后的作战命令。千载霸业,成败在此一举,这是武士最后的疯狂,也是仅剩不多的尊严。

“天皇陛下谕令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海军第十八号命令说道,布置了“上海战役”的具体计划:“联合舰队司令官同陆军合作,占领上海和福建海域群岛以东的战略据点。”

这道命令发动了帝国海军从未敢进行的一场最大的战役,并且倡导了一种战略,山本希望这种战略将会导致一场“决定性的海战”。

他相信日本海军占压倒的优势必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然后,他打算利用个人的极高声望劝说东条首相作出让步,从而使中国走到谈判桌边来,并使侵华战争迅速结束。

现在的上海,拥有着华联的陆航空军和一支不弱的海军在驻守,虽然中国没有超级战列舰,但身为思想开明的山本五十六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自华中地区陷落以来。日本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就岌岌可危,现在来满洲国内部都是一片恐慌,更不容去说王克敏那个什么的都不是的华北自治政府。

山本接到命令的那一天,正在停泊在广岛以南景色如画的柱岛锚地的旗舰上,同他的高级军官一起举行情况介绍会和进行摹拟作战演习。

半年来,帝国海军的主力舰艇,包括新服役的八万吨巨型战舰“大和号”。在它们的浮标周围闲着摇荡,见过大部分海战的舰载机驾驶员轻蔑地称它们是“柱岛舰队”。

现在。聚集在世界上最大军舰的宽敝密室里的海军将领们,终于得知这支舰队即将开往战场,参加一次大规模海战。

将山本的复杂而又庞大的计划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这一任务是他的能干的作战参谋黑岛龟人海军大佐多日冥思苦想的结果。

在总司令的亲自指导下,参谋部经过紧张的研究。制订了将日本防线延伸两千英里,扩展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以威胁华联的生命线这一战略。

山本打算和华联海军摊牌,在四天的会议中,他向舰队的各位舰长和高级军官提出计划,要求发动一系列连锁攻势,十一艘战列舰、八艘航空母舰。二十二艘巡洋舰、六十五艘驱逐舰、二十一艘潜艇和两百多架海军飞机将参加战斗。

整个舰队将分成六个单独的小舰队,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至阿留申群岛的辽阔的太平洋上。此次战役将由一系列在时间上密切配合的行动组成,攻击目标集中在上海。

一支两千人的部队将在指定日期进攻这座东方最为繁华的大型都市,算上以前的两次淞沪会战。日本的海军已经是第三次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了。

在此之前七十二小时,将对杭州周边地区的的华联空军基地基地进行牵制性袭击。日本海军总部决定在发动海战的第二天,便开始让海军陆战队和一部分陆军部队向上海与福建发动入侵作战,就像过去那样,将中国的南北军事力量切成两段,逐个击破。

山本五十六计划将运兵船从国内启航,南云的航空母舰突击部队必须在进攻前轰炸削弱上海的岸基防御工事,最好是能压制住华联的空军部队。这是整个战略成败的关键。

山本埋伏在这两个相距很远的攻击舰队之间,等候东出军港的华联东海舰队从前面上来进攻。而日本的潜艇部队就可以埋伏在后,准备在最后的水面战斗之前给它一个突然袭击。

“大和号”上在场的高级军官对这个复杂的计划并非没有提出批评。

第二舰队司令近藤信绣海军中将对进攻中途岛是否明智表示怀疑。因为上海和杭州的陆航重型战略轰炸机对军舰可能构成强大的威胁。

南云海军中将的航空母舰指挥官们,对于主力舰队将被部署在三百多英里开外的地方表示不安,这个距离太遥远了,一旦他们需要支持,就会援救不及。在旗舰的宽敞的作战室里进行海战摹拟演习时,这项总计划的更多的潜在缺点暴露出来了。

通讯联络显然成问题,因为联合舰队总司令将在海上,必须实行无线电寂静。而且,航空母舰的西北方向大大暴露,容易遭受攻击。但是山本断然拒绝考虑推迟明年二月的最后期限,不允许制订进一步地计划或对他地战略方案的细节作出重大修改。

他还患了过分自信的近视症,耐人寻味的是,虽然他一贯极力强调舰载机攻击力量,他为“决定性的海战”制订地战术计划,最终却强调战舰之间的老式地炮战。

“胜利病”似乎使山本的强烈的战略意识迟钝了。

他刻意忽视了一个最严重的缺陷,这个缺陷正好存在于他进攻中国上海和厦门外海群岛的宏伟计划的基础上。他想抓两个遥遥相隔地目标,忘记了马汉关于集中海军力量的原则。

由于六个小舰队分散在数千英里地太平洋上,联合舰队将会失去它的压倒优势。为了引诱他地对手进行“决战”,山本的战略需要华联海军指挥官按照他地宏伟计划行事。

但是。鉴于华联海军高层事前破译了日本的无线电,对这次“上海战役”计划有足够的了解,将能集中东海舰队的力量挫败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入侵,从而破坏整个复杂的安排。

历史经常重演,山本决定在十二月的最后几天对中国东南沿海发动大规模进攻,是对历史的荒谬的嘲弄。

三十四年前的同一个星期,海军将领约翰杰利科爵士同样错误地相信德国将会按照他的作战方略行事。于是率领大舰队到北海同德国皇帝的公海舰队摊牌,山本的联合舰队将蹈其覆辙。

日本的海军将领仔细研究过日德兰海战。但是他们显然忘记了如下的教训:现代海战的速度和混乱是如何使得皇家海军没有赢得预期的第二次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的。

纳尔逊的传统概念是两排行动笨拙的战舰展开猛烈的炮战,无畏战舰的火力和机动性已经改变了这一概念。在一九一六年日德兰海战中只起微小作用的飞机,在介于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已为海战带来了另一场伟大的革命。

这将是一场山本自己在其中起了促进作用的巨大转变。

对于日本人努力实现第二作战阶段的主要计划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保密,可是秘密将被逐渐剥开。暴露出它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华联经济富庶的东南沿海城市。

截收到的193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一封电报,提供了这方面的第一个线索,电报中提到的目标被暂时确定为中途岛。而电报中提到厦门也被确定为在台湾海峡军事行动之后将要出现的一次战役。

华联的情报部门和钟泱所掌握着的地宫,大概都对此确信无疑。因而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勿匆视察防守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以及布置在周边地区的陆航战机部队。

但是在那时,在后来看来似乎是对敌人计划的离奇的预见,顶多不过是一种预感。因为在东海舰队司令官许江文从广州港起飞的当天上午,海军总部情报处估计主攻仍然在其他地方展开,所有现有的华联航空母舰和护航战舰都集中在那儿。

就象海军总部的高层所相信的那样,准备同日本人摊牌。

直至十二月三十一日。许江文从广州返回上海军港之后的两天,这个估计才被重新考虑。直接受国防部领导的东海舰队作战情报处发现,他们把战列舰和潜艇的呼号弄混淆了,这些呼号暗示继续南进。

日本人的海军将有所行动!目标直指上海!

在1940年1月,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开始了针对中国的“上海作战”进攻计划。才刚上任元首一职的陈炯明,不得不派出了自己手中最强的东海舰队前往应战。

拥有两艘新型“龙”级航空母舰,对日军进行了袭扰牵制。这两艘都是重型航母,排水量达五万吨。载机120余架,乘员将近三千人。舰上装备齐全火力强劲。

刚出动,“天龙”号与“青龙”好航母上的战机就同日军海航战斗机发生交战。

东海舰队拥有“天龙”号与“青龙”号两艘新式重型航母。更有八艘导弹巡洋舰、十三艘导弹驱逐舰组成的特混舰队。由廖翊海军少将率领,再度离开厦门海港驶向上海,这一次,许多官兵将同航母一起,用日本第二舰队,成就自己的赫赫威名。

日本海军的南进计划并不保险,主要还是考虑到华联空军部队的强大,而且日本海军对于华联东海舰队并不熟悉,总感到有华联军舰如影相随的威胁。在攻打上的时机选择上,日军南太平洋司令兼第四舰队司令长官井上成美海军上将犹豫起来。

井上认为,华联舰队可能就在附近监视着,如果为了攻打上海和福建而在台湾海峡附近运兵,必将遭到华联东海舰队的暗算。当年甲午之战,护航力量虚弱的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在黄海被日本海军击沉,数百清兵葬身鱼腹,这个惨剧是日本海军最熟悉的。

所以,井上成美不愿冒险,他将进攻上海的时间从1月推迟到2月,这是在等待高木武雄海军少将率领的第5航空战队的到来。以解后顾之忧。

高木武雄的第5航空战队是指由日本海军的两艘姊妹航母“翔鹤”号、“瑞鹤”号为核心组成的舰队。这支舰队还包括4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翔鹤级航空母舰是日本新型航母,排水量达2万5千吨,舰上官兵1千5百人,搭载各型战机60余架。

日本海军习惯将航母战斗群称为航空战队,这支舰队在日本海军序列中编列第5,因此称为“第5航空战队”。日本海军还习惯将主力舰队称为“机动舰队”或“突击舰队”,所以。这些称呼都是一回事,都是指可进行海上决战的主力部队。

就在高木将军奉命率领第5航空战队打算进入上海的时候。陈炯明为了能使上海的兵力与日本海军相平衡,紧急派出了由彭涛海军少将指挥的南海特混舰队赶赴上海,去与已在那里的东海特混舰队汇合,阻击日本海军的进攻行动。

南海特混舰队由中型航母“金蛟”号为核心,包括3艘导弹重巡洋舰、七艘驱逐舰组成。“金蛟”号航母属于较级军舰。排水量3万2千吨,官兵1千8百人,载机80架。

许江文这位年轻的海军上将调兵遣将,决心要打一个胜仗来证明海军的实力。首先要给不可一世的日本人来个教训,同时也要为海军争得荣誉,改变自己上任以来还未有胜绩的纪录。

为此。在从上海军港出发以前,许江文与之就有关战役战术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取得了一致认识。当他登上“金蛟”号驶离基地时也显得很是兴奋,求战愿望强烈。他一心要为中国海军挽回名声,为自己的海军生涯增添光彩。

尽管许江文将军斗志高昂,但华联海军在大洋上作战仍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是兵力严重不足,捉襟见肘。由于大型水面战舰短缺,他手里仅有3艘航空母舰,目前两艘已投入东海作战海,仅留一艘还得应付整个太平洋区域其他方向的威胁。

强大的日本海军,在中太平洋会随时乘隙攻击兵力空虚的华联基地。所以许江文得完全靠自己。不能指望其他舰队的增援。

其次是华联海军成军较晚,各部队之间尚难做到相互配合。统一指挥。上海本在王立文将军统辖的战区,此地作战当由王立文指挥。

但本战役又完全是海军作战。指挥权只能交给拥有舰队的许江文实施。对于陆军将领不能指挥舰队,老王极不以为然。如果远离基地的华联舰队在上海有周边的陆基战机支援,那就非常有利。

可是,战功赫赫的第五军团长王立文连元首都不放在眼里,许江文在他看来只是个“小字辈”,他很可能不会去理会的许江文指挥,他在这里动不了任何一架陆基飞机。

日本海军在征讨海的情况与华军就不一样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掌控着整个战役的大局,井上成美坐镇腊包尔统一指挥,下属各部队按预先部署,展开互有联系又各自**的作战行动。

日军的具体部署是:福岗将军率领4千余部队分乘运输舰组成的舰队登陆白龙港,负责陆上作战。后藤有公海军少将率领以“祥凤”号航空母舰为核心,包括4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掩护支援舰队,负责保护运输舰队的安全和执行炮击岸上目标,支援登陆部队的任务。

而高木武雄舰队即第5航空战队则作为机动突击部队,负责保护进攻白龙港的所有日军,使之不受华联海军攻击,主要任务就是消灭在上海的所有华军舰队。

日军的部署显得井然有序,战役目标也很明确。而华联海军舰队进入珊瑚海后,是优先攻击高木武雄航母舰队还是福岗的登陆部队?

抑或是先攻击后藤有公的护航支援舰队?目标似乎很不明确,主攻方向模模糊糊。华联海军好象还未摆脱生涩粗疏的局面,只能是打到哪里算哪里。毕竟从成军到现在,许江文唯一进行过的海战就是针对当年孙逸仙的舰队。

不过,华联海军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拥有了日军还没有的新装备——雷达。雷达系统可探测到远距离的来袭目标:比如敌方飞机或军舰在数百公里外,华军就会知道,可立即做好防御准备或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

然而,日本人对此却不屑一顾,他们认为雷达这种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东西,不过是屡战屡败的中国人企图救命的一根稻草。

日本军人相信的是自己的勇敢和果断,相信武士道。这可能并不是日本军人的错,因为武士道精神的确使他们充满自我牺牲精神,勇往直前,让许多人为之钦佩。

可是,日本人迷信的武士道终究不是他们胜利的法宝,而华联手中的科学技术倒是一把杀手锏。就这样,在日、华双方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中挨到了2月底。航空母舰都集中到了上海,大海战一触即发。

.

.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